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咳嗽偏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喉源性咳嗽 经典中药方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11-15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医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首次提出,主要指咽喉疾患所引起的以“痒而作咳”为主症的一类咳嗽: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黏痰;或兼有咽异物感、频繁清嗓等症。胸片检查及实验室抽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咽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与慢性咽炎类似的局部体征。其病程一般较长,有的持续数月之久,甚则数年。主要发作于春秋两季,严重者咳嗽频繁,或伴剧烈咳嗽,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常将其误与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反复使用抗生素,不但疗效较差,而且容易出现、耐药性或副作用。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云英擅长各类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治,曾师从中医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李云英认为喉源性咳嗽主要为外感风邪或异气(异味、粉尘等)导致肺失宣发,或失治误治导致邪滞肺经,临床上多见于风寒型感冒初咳、感冒后期久咳、反流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等相似病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喉为肺之系、咽为胃之系,此病病位在中上焦,燥邪、湿邪致咳之症更多见。《温病条辨》中相应的经方有主治燥犯咽喉的桑杏汤、桑菊饮;主治燥伤气阴的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五汁饮、雪梨浆亦可服;还有主治寒湿中伤的杏仁薏苡汤、湿温虐咳的杏仁汤等,因此治疗喉源性咳嗽重在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云英用《温病条辨》经典方治疗喉源性咳嗽验案二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案一
 
黄某,女,55岁,2023年10月2日首诊。主诉:咳嗽2月余。患者曾患咽痛,自服蓝芩口服液后好转,后又因说话多逐渐出现干咳,偶有白黏痰,并时有声音嘶哑,数次于医院就诊,血常规基本正常,抗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阴性,胸片提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提示慢性咽喉炎。分别多次予头孢、阿斯美、金嗓开音丸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刻下:咳嗽以干咳为主,晚上咳嗽加重,痰少、黏、白,口干咽燥,时伴声音嘶哑,时觉手足心热,时夜寐盗汗,大便偏干结,小便微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西医诊断为喉源性咳嗽,中医诊断为咳嗽(燥伤阴津)。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兼清虚热。
 
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沙参20g,麦冬15g,玉竹15g,天花粉15g,桑叶15g,生甘草6g,生扁豆15g,浙贝15g,苦杏仁15g,瓜蒌皮15g,地骨皮15g,银柴胡l5g,五味子10g,浮小麦30g。5剂,水煎服,每日l剂。
 
10月8日二诊: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好转,轻微咽干咽痒,无声音嘶哑,无手足心热,无盗汗,大便偏烂。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守原方去地骨皮、银柴胡、玉竹,加白术15g、茯苓20g。5剂,水煎服,每日l剂。药后诸症消失,病愈。
 
按患者患病时正值秋燥之季,燥邪伤肺,肺阴虚损,虚热内灼,肺失润降则干咳;虚火灼津为痰,故痰少、黏、白;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则咳声嘶哑、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症。《温病条辨》云“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李云英认为秋燥季节感冒后久咳与喉源性咳嗽症状相似,方用沙参麦冬汤为主方,以甘寒滋润之药清养肺胃,方中沙参、麦冬养肺胃之阴;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桑叶共奏清热润燥之功;浙贝、杏仁、瓜蒌皮润肺化痰止咳。由于患者系久(手足心)热久咳者,需加入地骨皮、银柴胡清泄虚火,同时用五味子、浮小麦收敛止汗。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肺泻火、止咳化痰之效。二诊时咳嗽、咽干、声嘶的症状明显减轻,且无手足心热和盗汗,李云英认为虚火已清,阴虚将复,故去地骨皮、银柴胡、玉竹,大便偏烂提示胃阴有余、脾气不足,故加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阴阳平衡则顽疾无滞留之地也。
 
案二
 
李某,男,35岁,2013年7月21日首诊。主诉:咳嗽3天。3天前淋雨后咳嗽频繁发作,日夜不停。刻下:咳嗽以干咳为主,痰少质稀,时伴头痛、头胀,全身倦怠乏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濡。
 
诊断:西医诊断为喉源性咳嗽,中医诊断为咳嗽(寒湿困脾肺)。
 
治法:散寒解表,化湿止咳。
 
方用杏仁薏苡汤加减:苦杏仁15g,桑白皮15g,薏苡仁15g,桂枝6g,白蒺藜15g,法半夏10g,厚朴15g,防己10g,白芷10g,生姜2片。3剂,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3剂后诸症缓解,病愈。
 
按患者暑天淋雨外受风暑寒湿之邪,寒犯肺、湿困脾,虽津液未伤,但中上焦未能正常输布津液,故亦见咽干、咳嗽、痰稀等喉源性咳嗽的类似症状;表邪不解,湿困头窍,故见头痛、头胀;风湿牵掣,肌肉筋络不能舒展而倦怠乏力;苔白微腻、脉濡亦为湿证之脉象。《温病条辨》云“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方中杏仁、桑白皮宣肺止咳;桂枝、防己、白芷、白蒺藜解肌祛风、散寒解表;薏苡仁、半夏、生姜、厚朴温中下气、化湿醒脾;诸药相伍共解肌肉经络之风湿,宣通气机而止咳。(陈彩凤  广东省中医院)
Tag标签: 咳嗽(30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