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失眠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脾胃为本五脏并调 自拟方辨治失眠不寐顽疾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12-01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中医认为不寐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关系密切。《素问·逆调论》云:“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脾胃不但为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还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因此脾胃和则气血有源,胃和则卧安,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载:“壮者之气血盛……故昼精而夜瞑。”脾胃受纳运化协调,化生气血充盈,气机升降有序,则脏腑精血充足,形与神具,阴阳调和,方可日精而夜得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林平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谨守病机,综合辨治”“脾胃为本”等临床辨治理念,临床上多有效验。其在不寐诊疗过程中,注重急则治标,先予“平肝安神”,症状缓解后,则强调以脾胃为本,注重脏腑同调,气血阴阳同治。其自拟“寐安方”由柴胡、白芍、太子参、炒白术、陈皮、茯苓、甘草、合欢皮、珍珠母、首乌藤、炒酸枣仁等组成,治疗不寐临床效果显著。“寐安方”组方虽简,但兼顾健脾、养心、疏肝、补肺、强肾五脏并调,遣方用药中重视调气养血滋阴,临床屡效。笔者近期跟师学习,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如下,与同道共勉。
 
黄某,女,25岁,2023年9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夜寐不安5年余,加剧1周。本次因情绪波动再发来诊。刻下:入寐困难,夜寐不安,多梦易醒,伴心烦易怒,头晕心悸,口干、口苦,平素时感倦怠疲乏,腰膝酸软,纳差便溏。舌淡,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不寐(脾虚肝旺,心神不宁)。
 
治法:以急则治标为原则,先予“平肝安神”,佐以“健脾养心”为治法。
 
自拟“寐安方”加减:柴胡9g,白芍15g,珍珠母(先煎)30g,首乌藤30g,制远志6g,郁金9g,合欢皮15g,炒白术15g,太子参15g,黄芪9g,陈皮9g,柏子仁12g,酸枣仁12g,当归6g,五味子9g,墨旱莲15g。7剂,日1剂,水煎2遍,分2次早晚餐后温服。
 
9月12日二诊:药后入寐困难改善,倦怠、腰膝酸软减轻,心悸头晕、口干、口苦、纳差便溏均缓解,但仍多梦易醒、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守上方加莲子9g,去郁金,加强健脾养心之力。14剂,煎服法同前。
 
9月26日三诊:入寐困难、夜寐不安缓解,仅情绪波动时现,心烦易怒、倦怠腰酸亦缓解,纳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肝旺克脾、心神不宁已纠正,标证已祛,当标本兼顾,后续再调理心脾以治本,故守上方去珍珠母、墨旱莲,加生地黄18g滋阴养心、香附6g疏肝理气。7剂,煎法同前。
 
按寐安方中柴胡、太子参为君药,疏肝健脾,二药一疏一敛,疏肝气之郁滞,养脾胃之气阴;白芍、珍珠母为臣药,平肝、宁心、安神,炒白术、茯苓亦为臣药,健脾和胃以固护脾胃之本;佐以陈皮、合欢皮、首乌藤、炒酸枣仁等加强解郁、和胃、安神之效;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之效,林平用此方诊疗不寐屡屡显效。该案例治疗中,初期注重急则“平肝安神”以治标,症状缓解则强调以脾胃为本,体现了“胃和则寐安”,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王庆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Tag标签: 失眠(35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