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扁桃体炎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中医治宜分风寒分急慢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5-15
乳蛾又名喉蛾,因其形似乳头或蚕蛾而得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和发病部位,该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发生于咽喉一侧者为单蛾,发生于两侧者则为双蛾。按其发病暴久,又可分为急性乳蛾和慢性乳蛾,多见于3~6岁小儿。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主任医师对乳蛾一病辨治颇具经验,现整理如下。
 
急性乳蛾治分风寒、风热
 
风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手足欠温,一侧或两侧乳蛾突起,Ⅰ~Ⅱ度肿大,色微红,或微痛或不痛,舌苔薄白、中根略厚,脉浮。此缘风寒之邪搏结咽喉发为乳蛾。方用苏羌达表汤合荆芥汤、甘桔汤加减。药用紫苏叶、防风、羌活疏风散寒,荆芥、牵牛子、白芷、连翘、桔梗、甘草等利咽消肿。通常认为急性乳蛾多系肺受风热之邪,兼胃有燥热之气,发于咽喉所致。病性属热、属火,多主以清宣泻火之剂,至于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几未论及。孙浩数十年临证所见,属外感风寒而发者十居二三,其辨证要点在于风寒表证凸显,风寒去则乳蛾自消。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乳蛾门》中明确记录了“风寒乳蛾”和“白色乳蛾”的证候,均主以辛温解表法,可见因风寒而致之乳蛾,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风热证
 
症见咽红如丹,两侧喉核肿大,状似樱桃,上见脓点,咽痛,吞咽不利,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8℃以上,咳嗽,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方用银翘散疏风散热;天花粉、浙贝母清胃润燥;山豆根、板蓝根泻火解毒。外用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喷喉,每日数次。
 
慢性乳蛾治分气虚、阴虚
 
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为体质虚弱,动辄多汗,经常感冒,乳蛾发则滞留不消,色淡红,无脓点,常喷嚏,鼻流清涕,偶发低热或不发热,有时咳嗽,常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伴发。方用补中益气汤(丸)或玉屏风散加大枣。以上两方皆补中有散,而以补为主,使肺脾气壮,四季不受邪,则乳蛾自可消矣。
 
肺胃阴虚证
 
原本肺脾气虚,加之反复外感,乳蛾不消,因脾虚生化无权久之转化为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以致蛾体略见增大,咽干微痛,常有低热,两颧泛红,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方用养阴清肺汤去薄荷(生地黄、麦冬、生甘草、玄参、川贝母、牡丹皮、生白芍),加石斛、地骨皮、射干养阴清热,凉血消肿。外用西瓜霜喷剂喷喉,待症状改善后,予沙参麦冬汤去甘草、桑叶(南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天花粉),加太子参、黄精、碧玉散(包)、赤芍,意在气阴两固,以杜外感,稍佐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以消乳蛾。
 
慢性乳蛾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消者,《喉科秘钥》谓之“石蛾”,这种情况需应用活血化瘀散结药治疗;如久治不消,蛾大妨碍吞咽,甚至入睡打鼾,并丧失卫外功能易频致感冒者,须及早手术摘除,以免外邪深入。(时乐 高军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