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小儿疾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基于化痰祛瘀 固本通窍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8-08
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影响呼吸道的通气功能时会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打鼾、鼻塞综合征三大症状,可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生长发育迟缓等。目前西医以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或手术手段治疗本病。中医辨证治疗不仅可保护患儿的免疫系统,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还具有增强患儿免疫力、调理体质等优势,受到患儿家长的推崇[1]。
 
袁雪晶老师师从江苏省名中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科工作20年余,临床经验丰富,尤擅诊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诊疗疾病时有独特的见解,且疗效显著,广受患儿及家属好评。袁雪晶老师认为腺样体肥大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正虚窍阻,针对性提出化痰祛瘀、固本通窍法的治则,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随师研习,现将其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机关键为痰瘀互结、正虚窍阻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当邪气侵犯人体时,肺卫先受侵袭。又因小儿肺常不足,受侵袭后无力抵抗,导致外邪从鼻窍而入,进而侵犯颃颡,致使颃颡不开。西医认为,儿童腺样体肥大是上呼吸道反复出现炎症,长期刺激腺样体,导致出现病理性肿大引起的,这点与中医认为本病起因为外邪侵袭是相符的。另外,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弱,水湿容易停聚,上聚成痰,气道受阻,也会导致咽喉不利。小儿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外感后过用清热之药,伤及脾胃,日久痰湿阻滞,最终气血瘀滞鼻咽,颃颡窍阻。本病以虚为本,水液停聚而生痰浊,结聚于局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化生瘀血;阴液亏虚,阳亢化火,炼液成痰或灼血成瘀,进一步加重痰瘀的发生,因此标在痰瘀。痰瘀凝聚于鼻咽部,阻塞腺样体,致使增殖体产生病理性肥大。在耳鼻喉内窥镜下可见肥大的腺样体组织硬实,表面布满血丝。
 
肿大的增殖体形成后,急性增殖体炎、鼻咽炎、伤风鼻塞等病反复发作,久病体弱,鼻窒、慢鼻渊等鼻部相关疾病耗伤肺气,肺卫功能受损,易受邪毒侵袭,导致颃颡难以消退。一方面,痰瘀阻络,日久导致水液运行失调,阻碍脾胃运化,日久可致肺脾气虚。另一方面,邪热伤阴,痰瘀郁热也会伤阴,阴津受灼,必生内热,虚火上炎,又因小儿有“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病程日久,肺肾之阴易被煎灼耗伤,因此易致肺肾阴虚[2]。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为标,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正虚窍阻。本病迁延日久,易致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
 
2 化痰祛瘀、固本通窍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2.1 化痰祛瘀贯穿始终
根据本病的发病病机可知,腺样体肥大为痰瘀互结所致,因此治疗以活血散结、化瘀消肿法为主。结合本病痰瘀互结的病因,袁雪晶老师在临床中以通窍活血汤作为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并进行加减(基本方的主要组成药物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浙贝母、海浮石、陈皮、炙甘草)。
 
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切入点,一方面可以扩张病灶局部血管,疏通循环;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有利于组织修复。因此,桃仁及红花共为君药,两药相须为用,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臣药在本方的作用,一是清虚热,二是化痰。赤芍为臣药,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清痰瘀郁久之热;海浮石为矿物类药,可祛顽痰,清肺热;浙贝母清痰热,散结消痈。上药共为臣药。川芎、陈皮为佐药。川芎为药引,助药上行至鼻窍;陈皮固护脾胃,健脾理气,助化痰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化痰祛瘀、通窍行滞、清热固本之效,使痰瘀得化,肿大的腺样体逐步减小,气道畅通。
 
2.2 固本通窍,尤重肺、脾、肾
《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儿久病或体质较弱时,会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本病病位在肺、脾、肾,因此当患儿夹虚时,多为肺肾阴虚或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患儿可表现为面色少华、乏力、精神不振、恶风、汗多,伴鼾声、声低,舌质淡红,苔白,舌体偏大,甚有齿痕、脉弱无力等症状;鼻内窥镜直视多见腺样体表面颗粒样肿胀明显,多为苍白色,黏附少量黏稠分泌物。在治疗合并肺脾气虚的患儿时,不仅要坚持化痰祛瘀的基本治则,同时还需固护肺脾、健脾化痰、温阳益气。患儿脾虚症状明显时,可予四君子汤加减;若以肺气虚为主,可加用玉屏风散。临床发现肺脾气虚患儿多易外感,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发生外感,可在原方的基础上,根据外感症状治疗表证。若以发热为主,出现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若以咳嗽为主,可使用止嗽散加减治疗。
 
若合并肺肾阴虚,可表现为面红、咽干、盗汗、手足心热、口渴多饮、心烦气躁,伴鼾声尖,小便短少色黄或大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鼻内窥镜直视可见腺样体表面颗粒样肿胀明显,多暗红,黏附少量黏稠分泌物。因此,在治疗合并肺肾阴虚的患儿时,在化痰祛瘀、固本通窍基本治则的基础上,需注重滋阴润肺、健脾养阴,可加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3 关注共存病的治疗
小儿腺样体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可导致临近组织器官发生疾病。咽黏膜下的淋巴组织较为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组成了咽淋巴环。其中咽上方的咽扁桃体(即腺样体)、咽下方的咽后壁淋巴滤泡、咽侧索及舌扁桃体及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构成了咽淋巴环的内环。另外,腺样体后方为连接鼻腔的气道。由此可知,腺样体一旦肥大,可引起一系列鼻咽部疾病甚至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相关病有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咳嗽、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3]。此外,如果持续张口呼吸,由于气流长期冲击硬腭,在生长发育期导致面骨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出现腺样体面容。如果出现严重打鼾症状,则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导致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儿童正常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少数患者还会因腺样体过于肥大,慢性鼻阻塞而致长期缺氧,从而易患漏斗胸、鸡胸等疾病,严重者可诱发肺源性心脏病[4]。
 
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及鼻-鼻窦炎是临床治疗本病时较易发现的共存病,因此更需要得到关注并及时用药治疗。当合并扁桃体炎或咽喉炎时,可加用罗汉果、桔梗、沙参、麦冬等利咽滋阴药,以兼顾咽痛、喉中有痰等症状;鼻塞较重时,可加用辛夷、细辛解表通窍;若出现脓涕,可加用苍耳子、鱼腥草清热排脓;若患儿鼻炎病史较长,容易反复,可加用蝉蜕疏风抗敏。治疗共存病,一方面可以改善患儿鼻咽喉部的症状,另一方面可以恢复鼻咽喉部的引流,改善患病组织周围的慢性炎症,有助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研究表明,由小儿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其他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治,长期发展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因此,在治疗本病过程中,应重视小儿腺样体肥大带来的各种影响,积极予以预防和干预[5]。
 
4 调护得当,预防复发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调护时应从此三脏入手。对于肺气的养护,主要需要家长预防患儿感冒。一方面,气温下降时注意添衣保暖;另一方面,小儿多汗时注意保持干爽,勤换衣物,以免腠理大开,邪气外袭,伤及肺卫。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调护脾胃对本病的预防及复发十分重要。在饮食上,忌食甜腻、生冷、油炸的食物,忌饮食不定时,忌过饱过饥,以免碍脾,伤及脾阳。另外,过敏体质的患儿日常应少吃海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日常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饮食规律,多运动,以促进消化。对于肾脏的养护,关键在于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阴入阳为寐,若时常熬夜,会耗伤肾阴,不利于本病愈后,甚至可加重瘀血,导致复发[6]。
 
5 验案举隅
患儿,男,3岁,因“打鼾反复发作6个月余,咳嗽1个月”于2021年12月12日来诊。刻下症:反复咳嗽,鼻塞,呼吸不畅,睡眠打鼾,黑眼圈,食欲不佳,睡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涩。查体:鼻黏膜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啰音,心腹触诊阴性。当日X线片显示腺样体明显肥大。鼻咽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气道明显受压。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中医诊断:鼻窒,属痰瘀阻络证。治则:化瘀祛痰,解表止咳。处方:桃仁10 g, 红花10 g, 炒赤芍10 g, 浙贝母10 g, 海浮石10 g, 川芎10 g, 陈皮10 g, 茯苓10 g, 白术10 g, 辛夷5 g(包煎),苦杏仁10 g(后下),前胡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加入3碗水,煎至1碗,分两次温服。另予清肺口服液口服(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苏药制字Z04000512),每次20 mL,每日3次。嘱患儿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甜腻、煎炸食物,注意饮食清淡,注意保暖。
 
2021年12月31日二诊:患儿鼻塞好转,涕少,咳嗽偶作,有轻微呼吸不畅,睡眠打鼾,黑眼圈,食欲仍不佳。舌质红,苔白稍腻,脉滑。查体:鼻黏膜稍有充血。治则:化瘀祛痰,消积健脾。处方:桃仁10 g, 红花10 g, 炒赤芍10 g, 浙贝母10 g, 海浮石10 g, 川芎10 g, 陈皮10 g, 茯苓10 g, 白术10 g, 辛夷5 g(包煎),苦杏仁10 g(后下),前胡10 g, 焦山楂10 g, 炒鸡内金10 g, 炙甘草3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2年1月12日三诊:患儿无咳嗽,鼻塞好转,呼吸不畅及睡眠打鼾好转,现仍有黑眼圈,食欲及睡眠良好。舌红苔薄白,脉濡缓。查体:鼻黏膜稍充血。治则:化瘀祛痰,补气固卫。处方:桃仁10 g, 红花10 g, 炒赤芍10 g, 海浮石10 g, 浙贝母10 g, 川芎10 g, 陈皮10 g, 茯苓10 g, 白术10 g, 辛夷5 g(包煎),麸炒山药10 g, 黄芪10 g, 芡实10 g, 炙甘草3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2年1月26日四诊:患儿无咳嗽,鼻塞不显,睡眠打鼾好转,无呼吸不畅,黑眼圈好转,食欲及睡眠良好。舌质红,苔薄白,脉缓。查体:阴性。今日X线片显示腺样体无肥大。腺样体厚度(约12 mm)/鼻咽腔宽度(约21 mm)≈0.57,气道无狭窄。患儿症状明显好转,嘱患儿停药观察,注意饮食清淡,预防感冒,不适随诊。
 
按语:该患儿平素体虚,外邪易从鼻咽而入,加之患儿平素厌食,脾不健运,食积脾胃,日久生痰,最终气血瘀滞于颃颡而成此病,治应祛痰化瘀、散结通窍。就诊时患儿食欲不佳等脾虚症状明显,因此以通窍活血汤为基础方合四君子汤进行加减。患儿初诊时已咳嗽1个月,现症见咳嗽、鼻塞,急则治其标,故加苦杏仁宣肺止咳,加前胡止咳化痰,加辛夷解表通窍。嘱患儿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甜腻、煎炸食物,饮食注意清淡,注意保暖,以免外邪内陷,加重疾病。二诊时患儿外感症状及呼吸不畅有所好转,效不更方,续用原方,但患儿食欲仍不振,考虑积食日久,脾胃难运,结合舌脉象,加用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脾。三诊时患儿外感症状及睡眠打鼾症状明显好转,患儿素有黑眼圈,此症提示肾精不固,可加用芡实、山药益肾固精;患儿食欲有所好转,可去消食药,改用黄芪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以防疾病复发。四诊时复查腺样体X线片,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正常,气道无狭窄,阳性症状基本不显,嘱患儿可停药观察,注意饮食清淡,预防感冒,以免病情反复。
 
6 小结
腺样体肥大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没有记载具体的病名,因此现代运用中医治疗该病多参照“鼾眠”“鼻窒”“颃颡不开”等疾病进行治疗。袁雪晶老师认为,腺样体肥大是由外邪反复侵袭及体质偏颇的内外因所引起的,腺样体本质上是局部有痰瘀。在临床治疗该病时,袁雪晶老师以通窍活血汤加减为基础方,重视辨证,标本同调,同时还要注意该病与鼻咽喉疾病的相关性,注意及预防共存病也可提高治疗本病的效果。除药物治疗外,日常防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平时应注意保暖,饮食有节,规律作息,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晓敏 袁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