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头痛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12-11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李湘云善用祛风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其自拟搜风蠲痛汤临床验证屡效,笔者跟师多年,现整理分享其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伴抽掣,疼痛部位常为一侧,或全头痛,或头顶痛,呈暴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痛引面部肌肉,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顽固性头痛常延年日久,缠绵难愈,常间歇性反复发作。正如《证治准绳》所说:“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其症状表现符合“风性善行而数变”和“风胜则动”的特性,据其证候当属中医“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
 
顽固性头痛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系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所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内经知要》)。搜风蠲痛汤药物组成为川芎15g,天麻15g,僵蚕10g,制南星5g,细辛3g,全蝎3g。方中川芎辛温走窜,上行头目,功擅祛风止痛,“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本草纲目》),为头痛要药,故《本草衍义》云:“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据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有改善病人甲皱微循环、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容量等药理作用。天麻有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能增加心脑血管流量、降低血管阻力、舒张外周血管、降压并减缓心率、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二者配伍有平肝熄风、祛风止痛的作用。僵蚕有袪风解痉、消痰散结的作用,《本草思辨录》言“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胆南星清热化痰,“(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本草纲目》),“(细辛)入足厥阴,少阴血分”(《本草汇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窜,善祛风散寒止痛,全蝎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临床实践发现其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之抽搐、震颤等风动症有特殊效果,而以蝎尾疗效最著。在配伍上,天麻配僵蚕平肝熄风止痉,全蝎配僵蚕祛风解痉止痛,僵蚕配胆南星,消痰散结、袪风解痉等作用均得到加强。上述袪风诸药配伍,共奏活瘀化痰、搜风蠲痛之功。
 
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肝胃热盛、热极生风、舌红苔黄者加生石膏30g、菊花10g;肝风头痛、眩晕甚者加钩藤10g、栀子6g;肝肾阴虚、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15g、何首乌12g;湿热偏盛、舌苔黄厚者加黄连5g、夏枯草15g;痰湿重、舌苔白厚者加法半夏9g、白附子5g;病久瘀甚、舌质瘀黯者加红花10g、丹参10g;前额头痛者加白芷10g;后头痛者加羌活9g;左侧头痛者加柴胡5g、连翘9g;右侧头痛者加白芍9g;眉棱骨痛者加藁本6g。
 
头痛(血管性头痛)
 
梅某,女,68岁,1994年11月初诊。患者头痛反复发作已10余年,头痛呈抽搐样疼痛,遇劳则疼痛加重,伴失眠多梦、耳鸣、腰痛体倦,经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多方治疗后头痛仍未能缓解。现头痛扩展到左侧头面部,头痛剧烈时服安定片、朴热息痛片等药物控制。舌黯红,脉细数。
 
诊断:头痛(血管性头痛),辨证为肝肾阴虚,血瘀热聚,虚风上扰。
 
方用搜风蠲痛汤加减:川芎12g,天麻15g,僵蚕9g,制南星4.5g,细辛3g,全蝎4.5g,何首乌9g,枸杞子9g,熟地黄15g,生决明子24g,珍珠母15g。3剂。复诊时头痛减半,嘱守原方继服7剂,头痛完全消失。
 
随访未复发,直至2023年2月初因操劳过度,头痛复发,傍晚头痛转剧,令其辗转不安,彻夜难眠,故于2月10日来诊,李湘云守初诊方加减治疗,患者服药1周后头痛止,精神转佳,后嘱守原方加红景天15g继服1周。
 
按川芎上达巅顶,散血中之风,血行风平,细辛止痛力很强,寓止痛于镇静之中,有风袪风,有痛止痛,佐何首乌、枸杞、熟地黄以滋补肝肾,实乃标本兼治。生决明子、珍珠母熄风潜阳,与搜风蠲痛汤药物配合,共奏祛风解痉、通络止痛之功。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朱某,女,55岁,2000年3月7日初诊。主诉:头痛10余年,以左侧太阳穴处为甚,时轻时重,针刺样跳痛,痛时心烦不宁,呵欠频作,痛苦不堪,曾多处求治不效。否认外伤史。经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舌赤,苔薄腻,脉弦涩。
 
诊断: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辨证为气滞血瘀,痰热阻络,风邪上扰。
 
方用搜风蠲痛汤加减:川芎15g,天麻15g,僵蚕10g,制南星5g,细辛3g,全蝎3g,赤芍9g、丹参10g、白附子5g、菊花12g。7剂。药后头痛大减,复诊时舌苔薄白,嘱守原方继服7剂,药后头痛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头痛因久痛入络、气滞血瘀、痰湿内蕴、生热生风、上扰清窍所致。患者头痛10年,治疗时曾过用寒凉药物,以致郁遏卫阳,邪不易散。患者苔腻,痰湿内蕴,生热生风,故用搜风蠲痛汤加活瘀化痰药治之。菊花既有清热之功,又可防辛温药伤阴助火。
 
头痛(间歇性头痛)
 
张某,男,56岁,2019年有7月19日初诊。主诉:头痛间歇性发作数十年,阵发性加剧5天。患者上中学时开始头痛,绵绵不断,素疲倦嗜睡,记忆力差,后逐步加重,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未见缓解,遇劳时复发,近来头痛发作频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多项检查无明显异常。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诊断:头痛(间歇性头痛),辨证为气血亏虚,血虚生风,上扰头部。
 
方用搜风蠲痛汤加减:川芎15g,天麻15g,僵蚕10g,制南星5g,细辛3g,全蝎3g,何首乌15g,当归12g,丹参9g,黄芪15g。7剂。患者药后头痛大减,说“睡了一次好觉”,后又守原方继服10剂而头痛止,复诊时嘱其继服1周以巩固疗效,至今未再发作头痛。
 
按患者头痛间歇性发作数十年,十分苦恼,精神萎靡,痛而拒食,身体每况愈下,针对本案,李湘云在搜风蠲痛方的基础上增加了益气养血的药物,符合“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意。(李丹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Tag标签: 头痛(162)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