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肝硬化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目标是腹水消失或控制 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12-15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大于200ml)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与吸收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可由多个因素联合作用而成,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始动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及低蛋白血症在腹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腹水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据调查,中国南方地区住院肝硬化患者中腹水发生率为55.6%。腹水的出现也提示肝硬化预后不良,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为44%~85%。中医药治疗在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目标是腹水消失或基本控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病因病机
 
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胀满、小便短少,甚则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鼓胀”范畴。另外,肝硬化腹水可参考中医“臌胀”“单腹胀”“蛊胀”“蜘蛛蛊”“水臌”“气鼓”“血臌”“虫鼓”“酒鼓”等进行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因包括虫毒感染、酒食不节、黄疸、胁痛、积聚失治等,情志所伤、劳欲过度常是诱发本病和使病情加重的因素。
 
肝硬化腹水病位主要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甚则及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肝硬化腹水的关键病机。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肝硬化腹水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正邪交争。虚为肝脾肾亏虚,或阳气衰微,或阴血不足;实多指邪实,为气、血、水、毒互结。治则当权衡虚实,标实用行气、活血、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本虚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注意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切忌滥攻滥补,慎用峻下逐水药。
 
本病初起为湿热邪毒,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受伤,土壅木郁,致肝失条达;肝脾两伤,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聚于腹中;久则及肾,气化无权,气血水壅结更甚。本病首病气血,继而病水,肝郁血瘀是其源,脾胃气虚升降无权是其本。初期以实证为主,肝脾先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者互为因果,导致气滞水停证;郁久化热,出现湿热蕴结水停证,进而气血凝滞,导致血瘀水停证;后期虚实夹杂,即肝脾日虚,久则及肾,而出现脾肾阳虚水停证、阴虚水停证;若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引动肝风,或正虚感邪,湿毒内蕴,则出现昏迷、痉厥、出血、黄疸等变证。
 
分型辨治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首项加另一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气滞水停证
 
主症:1.腹大坚满,叩之如鼓。2.两胁胀满。3.胁痛走窜不定。
 
次症:1.饮食减少。2.食后作胀。3.嗳气不适。4.小便短少。
 
舌脉:1.舌质淡红,苔白腻。2.脉弦。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疏肝理气、行水散满。
 
方剂:1.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肝二号加减,可加用院内制剂分利胶囊健脾利湿。
 
脾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2.乏力。3.食欲不振。
 
次症:1.面色萎黄。2.颜面、下肢水肿。3.小便短少。4.大便溏薄。
 
舌脉:1.舌苔白滑或白腻。2.脉缓。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剂:1.四君子汤合实脾饮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温泻汤,可加用院内制剂分利胶囊健脾利湿。
 
湿热蕴结证
 
主症:1.腹大坚满,脘腹撑急。2.腹痛拒按。3.身目发黄。
 
次症:1.口干。2.口苦。3.渴不欲饮。4.小便短黄。5.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脉:1.舌质红,苔黄腻。2.脉弦滑或数。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剂:1.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肝二号合茵陈蒿汤加减,可用院内制剂分利胶囊健脾利湿。
 
血瘀水停证
 
主症:1.腹大如鼓。2.腹壁青筋暴露。3.胁肋刺痛,固定不移。
 
次症:1.面色黯黑。2.面颈胸臂有丝状血痣。3.肌肤甲错。4.渴不欲饮。
 
舌脉:1.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苔白润。2.脉细涩。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剂:1.调营饮或膈下逐瘀汤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二香汤,可加用院内制剂丹七软肝胶囊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鳖甲软坚散结颗粒活血化瘀、蚂蚁熊胆丸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脾肾阳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满,形似蛙腹。2.腹胀早轻暮重。3.形寒肢冷。
 
次症:1.面色㿠白。2.肢体水肿。3.腰膝酸软。4.腹中冷痛。
 
舌脉:1.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2.脉沉弦。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剂:1.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真武汤加减,可加用院内制剂和肺保肾胶囊温补肾阳、分利胶囊健脾利湿。
 
阴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急。2.腰膝酸软。3.目睛干涩。
 
次症:1.面色晦暗。2.牙龈出血。3.口燥咽干。4.五心烦热。
 
舌脉:1.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2.脉弦细数。
 
治法:单氏“宣上、开中、导下”法指导下滋养肝肾、化浊利水。
 
方剂:1.一贯煎合猪苓汤加减。2.院内方剂单氏肝二号合一贯煎,可加用分利胶囊健脾渗湿。
 
肝硬化腹水患者通过病因治疗可达到病情稳定或逆转成为再代偿期。中医药抗纤维化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针对肝硬化、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腹水复发,可酌情选用扶正化瘀片(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强肝胶囊、大黄蛰虫丸以及院内方剂丹七软胶囊、鳖甲软坚散结颗粒等治疗。
 
外治法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主要为敷脐疗法。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冲脉循行之地、气归藏之根。敷脐中药可选用甘遂、炒牵牛子、沉香、木香、肉桂、附子等,研末以醋(或蜂蜜)调,加冰片外敷于神阙穴,4~6小时后取下,1日1次。穴位贴敷、肝区药敷等对缓解门脉高压、减轻腹水均有疗效。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可以改善肠道环境、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与吸收、促进腹水吸收。一般以健脾调肠、化湿解毒为主,也可配合通利泻水药物。中药灌肠可选用大黄、郁金、金钱草、赤芍等。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扶正祛邪、运行气血、通络活血之效,亦可帮助消除腹水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肝病治疗仪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减轻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等。
 
调理善后
 
中医饮食调摄总原则为饮食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肝硬化腹水患者需限盐,补充足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重症患者应少食多餐,1日3餐改成1日5~6餐,夜间加餐很重要。患者应忌食对肝脏有毒性的食物,如酒、含防腐剂的食品等,禁食损肝药物,忌食辛热刺激性食物,忌食煎炒炸食物。绝大多数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必限水,血钠小于125mmol/L时应该适当限水。肝性脑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可静脉补充白蛋白。慢性肝性脑病患者掺入蛋白宜个体化,在肝病专业营养师或医师指导下逐渐增加蛋白总量。有食管胃静脉曲张或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应避免进食尖锐、硬、脆的粗纤维食物,食材需精工细作,并避免进食过烫、过饱。
 
脾虚水停证者宜温中化湿,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可选赤豆苡仁红枣汤;湿热蕴结水停证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品,可选西瓜、藕及冬瓜赤豆汤等;脾肾阳虚水停证者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瓜果,可选鲤鱼赤小豆汤;阴虚水停证者可用山药、枸杞炖甲鱼,并适量进食新鲜水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注重生活起居调摄,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胸腹腔压力增加的不利因素,如剧烈咳嗽、剧烈呕吐、打喷嚏、用力排便等。疾病恢复期应注意休息,可适当进行慢节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劳累,防止感染。慢性肝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长时间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加剧。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病情稳定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甲胎蛋白及腹部超声等。同时建议每年复查胃镜以了解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每年行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以尽早发现肝癌前病变或肝癌,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制定长期甚至是终身的临床管理方案。(单晓春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单氏肝胆病医院)
Tag标签:

上一篇:姚希贤从瘀血证论治肝纤维化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