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哮喘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熊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3-01
岐黄学者熊磊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科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小儿咳嗽,曾提出小儿咳嗽证治三期九法的见解。
 
咳嗽变异性哮喘系儿科常见多发病,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临床表现多为久咳不愈、夜咳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咳嗽反复发作,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
 
笔者跟熊磊侍诊两年有余,观熊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病因病机
 
从“风、气”立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风咳”“风哮”“风嗽”等,临床表现多为久咳不愈、夜咳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咳嗽反复发作,符合“风邪善行数变”“风性轻扬、易袭阳位”“风盛则挛急”“风胜则痒”等风邪致病特点。五脏中肝旺于春,主升发,为气化之始点;肺旺于秋,主肃降,为气化之终点。肝与肺,一升一降,一始一终,两者互相协调,则脏腑气机升降正常。若肝与肺的气机升降平衡被破坏,肝气太旺,升发无制,必致肺降失调,肺气上逆。
 
从“肺、肝”立论本病病位在肺,与肝密切相关。《灵枢》云:“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说明肝和肺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络属。小儿有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的特点,若肝气太盛,则可逆乘犯肺,则使肺金受病。肺虚则不能制肝木,使肝升发无制而侮,令肺气上扰而咳。云南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小儿又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极易化热,久之则耗伤营阴,肝郁化火,循经上犯,灼伤肺络,即“木火刑金”,出现久咳不愈、夜咳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
 
辨治经验
 
基础方炙麻绒、炙紫菀、百部、杏仁、炙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青黛、甘草。
 
适应症久咳不愈,运动后及夜间咳嗽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咳嗽反复发作,有痰或痰少,舌红苔黄,咽红。
 
组方分析方中炙麻黄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归肺、膀胱经,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风邪表散,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杏仁味苦降泄,肃降兼宣发肺气而能止咳平喘,二药配伍宣肺降气。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归肺经,功专润肺止咳;桑白皮味甘性寒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地骨皮甘寒,善清泻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黄芩性味苦寒,主入肺经,善清上焦之肺热;青黛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甘草性味甘平,具有平喘止咳,调和诸药之功。
 
熊磊主张在内服汤药同时采用药浴,嘱家长煎药后的药渣再煎取汁,年幼儿兑水洗澡、年长儿兑水浴足。此举既节约资源,又协同增效,并且简单易行。本病发作期间,不宜食海鲜、羊肉、鸭子等发物及辛辣肥甘之品。
 
典型医案
 
陶某某,男,6岁,2015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咳嗽2月余”就诊。患者久咳不愈,以夜间咳嗽为主,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咽痒即咳。3月前在昆明某医院查胸片、呼吸道九联检等均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但气道激发试验强阳性,故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口服孟鲁司特那等,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咳嗽。3天前患儿感寒后再次出现咳嗽,昼夜均咳,影响睡眠,咽痒即咳,咳嗽剧烈时,常常面红目赤,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L/次,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mL/次,每日1次雾化吸入,并口服孟鲁司特那仍不能止咳。刻诊:咳嗽剧烈,甚则呕吐,咳少量痰,咽痒,鼻塞,流涕,烦躁不安,纳眠差,二便可。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拟方加减:炙麻黄5g,百部10g,炙紫菀10g,杏仁10g,炙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炒黄芩10g,青黛5g,苍耳子10g,法半夏10g,甘草5g。
 
二诊:服5剂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可以入睡,无呕吐,咽痒,鼻塞流涕减轻,纳可,二便调。在原方基础上去青黛、苍耳子、法半夏,加千张纸5g,麦冬10g,五味子10g。
 
三诊:继用一周后复诊,咳止,要求调理。
 
按由于小儿过敏性咳嗽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愈,夜咳明显,咽痒即咳,咳剧面红胸胀等症,此次发病仍属肝火犯肺为主,故治以清肝肃肺、宣肺止咳为主,恰合小儿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的特点。方中麻黄宣肺降气平喘,百部润肺止咳,桑白皮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地骨皮泻中伏火,杏仁止咳平喘,紫菀止咳化痰,黄芩清肺热,青黛清肝火又泻肺热,甘草平喘止咳,调和诸药。本方清肝与润肺并用,宣肺与降气结合,共奏滋阴润燥、清肝肃肺、宣肺止咳之效。在二诊时,观患儿咳嗽有减,治之有效,但虑其病久有肺阴不足之象,治之则在效方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养阴润肺,既可巩固疗效,又可清肃降逆止咳,故尽收全功。(刘蓉 覃基烜 陈柏君 刘丹  云南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咳嗽(289)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