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肺气肿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葶苈子的妙用 张璐两则“肺胀”医案解析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11-01
清代医家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造诣精深,著述宏富,所著《千金方衍义》早已脍炙人口,而《张氏医通》搜罗百家,持论平正,值得一读。兹从《张氏医通·肺痿(肺胀)》录出“肺胀”二案,略加解析,藉见其证治心法,其中对葶苈子运用之妙,尤堪玩味。
 
原文:一尼肺胀,喘鸣肩息,服下气止嗽药不应,渐至胸腹胀满,脉得气口弦细而涩,此必劳力气上,误饮冷水伤肺,肺气不能收敛所致也。遂与越婢汤减麻黄,加葶苈、细辛大泻肺气而安。
 
又治一酒客,严冬醉卧,渴饮冷茶,肺胀喘嗽,脉得气口沉紧搏指,与小青龙去芍药,加葶苈、半夏,一剂而痊。则知肺胀喘满,当以葶苈为向导也。
 
上列二案,均系肺胀,依据《金匮要略》“咳而上气”为肺胀的主症,若“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若“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以肺胀多缘风邪外袭,肺失宣肃,以致水气充盈肺气所致。脉浮者,表证未罢,里结未甚。上列二方,用药虽异,外解风邪、内化水气,其旨则一。但若肺胀脉不大而细、不浮而沉,治之若何?上列二案能示人以变通之法。
 
先看某尼一案,症见“喘鸣肩息”,较之“咳而上气”病情更深一层,为痰饮留着之的据;再验之于脉,“气口弦细而涩”,“气口”脉即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生死”可证,右寸候肺,此案殆特指右寸而言,“弦”主饮主痛;“细”表示脉道不充盈,气血不足之象;“涩”,脉来不流利,肺气郁闭之征。假若脉象浮大,尚可开发腠理以发越水气,但此案脉弦细而涩,提示邪已里结,不应表散,当从里泄,辨证的关键在此。虽仍选用越婢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但去麻黄,代之以葶苈,以其为泄肺开闭、逐饮平喘之要药;加入细辛,取其味辛气香,能启闭开窍,流通津液,以助气化;仍用石膏,缘此证“服下气止嗽药不应”,迁延时日,郁结化热,石膏能清解郁热、肃肺行水之故。良医治病注重因势利导,越婢汤经此化裁,一变为肃降肺气、导饮化饮之剂。清人俞震称张璐此方“加减最巧”(《古今医案按》),令人不得不叹服其应变的功力。
 
再看酒客案“肺胀喘嗽”,“脉得气口沉紧搏指”,显示寒邪痰饮伏于肺系,亟当温化寒邪、开泄肺闭。小青龙汤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喘等症,此证正可借用。去芍药是恐其苦酸碍温化之力,加葶苈之苦泄是因饮积已甚,仅恃温化力有未逮。小青龙汤中原有半夏,不必另加,案中加半夏恐系笔误。前案舍麻黄取葶苈侧重于泄降,此案麻黄、葶苈并用宣肃兼施,可以比较观之。
 
约言之,上列二案的价值大抵有三:其一,明确了肺胀的病机是“肺气不能收敛”,亦即肺失肃降。肺不肃则水不下,这是证治的要义所在,偏寒者温肃,偏热者清肃。其二,张璐认为“肺胀喘满,当以葶苈为向导”,精切中肯。自《金匮要略》立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喘急不得卧”“支饮不得息”以来,历代医家对其功用各有发挥。《十剂》将其与大黄并列,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唯“一泄气闭利小便,一泄血闭利大便”(李东垣语)有异。水阻则气闭,气闭则作胀,水气胀满则气逆作喘,要之,“肿胀喘满”为运用葶苈的指征。葶苈味辛苦、性寒,不仅苦泄,而且辛通,因辛通而开泄之力更胜,这是其独到的药用特性。且其虽具沉降之性,但因体轻能上达肺经,是以可作肺胀之向导。向导即引药,引药直达病所是也。葶苈毕竟是苦泄之品,有伤胃之嫌,故当注重配伍,补偏救弊。其三,治疗水气停聚之肺胀,除了外解、内化外,张璐再添泄降一法,治法大备,因证迭相为用,以期吻合病机。葶苈子今人尝用于心力衰竭,症见喘促、肿满之候,认知有了新的发展。然必深明其性,配伍得宜,方不致误,张璐的体验可为今日临证之借鉴。(朱步先  江苏省南通市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
Tag标签: 葶苈子(3)

上一篇: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现举验案七则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