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尿路感染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淋证百痛壮热方 治泌尿道感染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5-18
肾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来势较急,常伴有发热、寒战,以及小便频急热痛,经方对治此种疾病有退热快、缩短疗程的效果,现整理案例如下。
 
李某,女,73岁,于2023年3月15日入院。主诉:尿频急痛伴发热3天。患者于3月12日开始出现尿频急痛,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9.2度,腹部不适,外院检查考虑泌尿系感染,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后仍间中发热。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查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尿葡萄糖+++++,尿酮体++,尿白细胞1+/HP,尿红细胞1+/HP,上皮细胞1+/HP,下腹部CT提示双肾小结石、双侧肾周炎性渗出。急性考虑肾盂肾炎,予舒普深抗感染、美林退热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住院治疗。既往史:既往患糖尿病十余年,不规律服用降糖药。刻诊:神清,精神一般,恶寒发热,体温37.7℃,轻微头晕,无头痛,口干口苦,饮水多,纳差,睡眠欠佳,尿频、尿急、尿痛,夜尿1~2次,大便2日未解。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滑。患者以尿频急痛及发热为所急所苦,通过分析表里之病机,为外感起病。现表位有表寒不解,里位有水热互结攻冲,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
 
中医诊断:淋证(少阳阳明合病)。
 
西医诊断:泌尿道感染、糖尿病、肾结石。
 
治法:清降阳明,和解少阳。
 
处方用千金百痛壮热方:淡豆豉48g,生石膏48g,熟大黄24g,北柴胡24g,赤芍24g,知母24g,焦栀子24g,黄芩18g,苦杏仁18g,升麻18g,大青叶18g。中药颗粒剂,1剂。
 
3月16日二诊:患者无恶寒,仍有发热,体温37.6℃,解大便2次,便质尚可,少许头晕,口干口苦,饮水多,纳差,睡眠欠佳,尿频、尿急、尿痛,夜尿1次,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滑。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64.83mg/L,降钙素原13.81ng/mL。患者服用上方1剂后可解大便2次,为阳明里热得以清降之象,恶寒消失但仍有发热、口干口苦、纳眠欠佳、尿频、尿急、尿痛等。处方:淡豆豉24g,生石膏24g,白芍12g,北柴胡12g,知母12g,栀子12g,黄芩9g,升麻9g,苦杏仁9g,大青叶9g,大黄12g。1剂,水煎服。
 
3月17日三诊:患者无寒战发热,体温36.8℃,尿频、尿急、尿痛缓解,大便次数较多,口干口苦,饮水多,纳眠改善。舌红,苔仍黄厚腻,脉细滑。患者解数次臭秽大便,阳明清降有路,尿频、尿急、尿痛缓解,纳眠改善,仍有口干口苦,调整处方,予枳实栀子豉汤化饮补虚、清热解表。药用:枳壳24g,炒栀子12g,淡豆豉30g。3剂,水煎服。
 
3月20日四诊:患者无发热,少许口干,无口苦,尿频急痛明显缓解,手凉,下睑淡,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患者饮用上方3剂后少许口干、已无口苦,尿频、尿急、尿痛明显缓解,舌苔厚腻改善,提示阳明里热进一步清降,手凉、下睑淡提示太阴虚寒较前明显,故调整处方予芪芍桂芩小豆牡蛎汤解表清热、温中化饮。药用:黄芪18g,赤芍12g,桂枝9g,黄芩12g,熟附子6g,赤小豆30g,白蔹6g,牡蛎12g。2剂,水煎服。
 
3月21日复查尿常规:尿蛋白+,C反应蛋白15.55mg/L,降钙素原0.85ng/mL。患者已多天无发热,复查炎症指标明显改善,3月22日安排出院。
 
按千金百痛壮热方是笔者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来源于《千金要方》,原方谓:“疗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汤方……若热盛者,加大黄(四两)。”方中柴胡苦寒清热解表,苦能润降,并可调理三焦,解表而不加重里热;栀子豉汤为酸寒法(苦寒配酸温)代表,有化饮、健胃、补虚、清热、解表之功,可对治火证中的表证、水证、虚证;石膏解肌清热、止渴除烦,并辛以解外;芍药、黄芩(半个黄芩汤)能养津液、解肌清热;知母清热利水,顾护津液;升麻、黄芩、芍药(半个芍药四物解肌汤)以解肌生津;大青叶苦泄实热;杏仁解表化饮。加大黄更能下瘀清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六腑。(曾祥珲 广东省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