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头晕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眩晕复视 苓桂术甘汤 泽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8-15
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提出的“水证论”“火证论”“方证相对论”“古今接轨论”等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中指出,“水证是指因水邪伤人的各种病证”,“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水气上冲头目,每见视力下降、目见黑花、耳聋、鼻塞不闻香臭等五官科疾患”。笔者在刘渡舟“水证论”学术思想指导下,辨治“眩晕复视”案一则,收效颇佳,现整理分析如下。
 
郇某,女,49岁,2023年5月2日初诊。患者就诊前1周出现头晕伴呕吐,近2日出现视物重影,日常活动受限。做颅脑CT检查,提示未见异常;做脑彩超检查,提示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服用艾地苯醌片等药物1周未见好转,遂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由家属扶入诊室,自诉视物重影,一视为二,左眼为重,伴有畏寒怕冷、胸部满闷,时有耳鸣,纳、眠差,舌质淡红,舌体大,苔白、水滑,脉沉细。
 
辨证:中阳不足,水湿内停,水气上逆。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祛湿。
 
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泽泻10g,天麻30g,半夏10g,陈皮10g,菖蒲10g,川芎15g,牛膝15g,桑寄生15g,首乌15g,三七5g,菖蒲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日1剂。
 
5月9日二诊:患者自行步入诊室,自诉视物重影症状明显改善,左眼向左侧斜视时仍有重影,自觉乏力,纳、眠可,舌质淡红,苔白,脉沉。上方加黄芪15g、龙骨30g、牡蛎30g、密蒙花6g。6剂,水煎服,日1剂。
 
5月16日三诊:复视症状消失。后善后调理,眩晕复视情况未再发生,身体状态良好。
 
按该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在办公室伏案工作,平素畏寒怕冷,加之年近五十,阴气已自半,结合舌脉,处方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方。
 
苓桂术甘汤为祛湿剂,主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载:“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该方主要治疗水饮上逆证,方中茯苓甘平,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而性升,茯苓和胃而性降,二者一升一降,中焦气机枢纽通畅,则水湿可散;桂枝辛温,具有温经通脉、助阳化气行水的功效。脾为生痰之源,茯苓、桂枝、白术三药配伍,不仅可健运中焦、消除痰饮,亦可杜绝生痰之源。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发昏眩。
 
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主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李东垣《脾胃论》谓:“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非天麻不能除。”《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年已半百,阴气自半,女子以肝为先天,故肝阴不足,肝风内动,痰浊上扰,易发眩晕故加用牛膝、寄生、首乌补益肝肾。三七、川芎、菖蒲行气活血,常言:“无风不作眩,血行风自灭”。诸药合奏,相得益彰,其病乃除。(孙德磊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